在“健康中國”戰略的大背景下,益生菌行業以其強大的科技張力和融合力駛入“快車道”。行業的快速發展折射出公眾對健康的新需求,對營養健康產品的新期待。“從傳統發酵食品中來,再到多元化的創新食品中去”,益生菌行業成為整個食品工業價值提升、迭代升級的重要推動力之一,并形成了承載近千億市場的有力供給端。
為及時把握益生菌科研與行業創新發展的新動態,夯實益生菌健康效應的科學基礎,5月25-27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承辦的第十六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在江蘇省蘇州市召開。此次大會主題為“構建基于科學的益生菌健康發展新生態”。在延續以往15屆凝聚了最具權威和代表性的益生菌專家、企業家陣容的基礎上,此次大會更加聚焦益生菌科技與產業化中的瓶頸問題,以務實的科學態度,探求益生菌行業的未來發展之路。
今年的會議備受行業關注,來自國內外80余家科研院所,100余家企業的600余位專業代表參會,會議規模為歷屆之最,彰顯了大會強大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包括陳衛院士在內的益生菌領域權威專家帶來了最具前瞻性的近50個精彩報告,集中展示我國乃至世界益生菌科技與產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同時,專家們還結合報告進行了一系列深入研討與交流,審視了現階段我國益生菌行業發展中的科學問題與產業瓶頸,為探索維護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之道聚集起來強大的科技力量。會上,首次發布了2021年我國益生菌產業發展十大焦點,為行業未來創新發展提供借鑒;2019-2021年益生菌行業創新趨勢也于會上正式發布。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市場稽查專員張晉京在致辭中表示,面對公眾不斷提高的對營養健康的新需求,在食品領域應重視以下三點:一是食品功能相關的科學研究和產品研發,都應強調科學共識。二是在科學共識的基礎上,不斷地完善管理的標準和技術規范等法規體系,使得科學證據充分的營養健康食品,能夠盡快進入市場服務于消費者,同時避免缺乏科學支撐的食品功效聲稱誤導消費者。三是持續加強科普宣傳促進公民健康素養的提高,引導科學理性的食品消費。只有建立在堅實的科學基礎上,才能夠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安全和健康,益生菌產業本身也才能夠可持續地健康發展。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劉兆平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我國公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推動健康關口前移“,將有力促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正在迅猛增長的益生菌產品市場將會進一步順勢而上,而近年來在益生菌領域積累的大量科技創新成果將成為推動產業快速發展的助推器。在新的發展階段,需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益生菌領域基礎研究、產品研發、政策管理、工業生產的協調發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夯實科學基礎,堅守安全底線,助力益生菌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從微生物組到基因編輯 前沿新技術帶來新突破
隨著人體微生物組研究的不斷深入,人類對食品科學、微生物學、營養學、醫學的認知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從細菌、病毒感染、肥胖、糖尿病到癌癥甚至抑郁癥,許多健康狀況都與微生物組的變化有關,通過精確調節人體微生物組改善宿主健康狀況,成為未來精準營養研究的重要方向。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理事長、江南大學校長陳衛教授在會上介紹了近年來國內外圍繞膳食與腸道菌群互作關系開展的研究進展,并討論以腸道菌群為靶點開發功能性食品的潛在可能,以科學視角把脈未來行業創新發展方向。
“菌群靶向性食物相較普通食品可實現定向調控,具有一定特異性和功效性?!标愋l介紹,菌群靶向性食物(MDF)是指為改變消費者腸道菌群特性而設計的食品。近年來,多個國家的實驗室開展了MDF的相關研究。2017年,Science雜志發文深入探討了MDF。“目前,國外一些新興生物技術公司推出了具有MDF概念的產品,通過分析腸道菌群組成,向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益生菌產品,而這與精準營養殊途同歸。未來,MDF的潛在應用將是多方面的,如功能食品、特醫食品等?!标愋l對MDF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食品科學研究所王欣研究員在“益生元與人體腸道健康”的大會報告中表示,益生菌作為與益生元具有相同調節腸道菌群作用的腸道微生物生態調節劑,近年來隨著功能研究不斷深入,逐漸拓展到代謝綜合征、骨骼健康、神經系統等,整個行業研發也在不斷加大投入,很多企業爭相推進相關產品的開發。伊利創新中心益生菌研究中心總監洪維鍊就“副干酪乳桿菌 K56 調節腸道菌群及減肥功能研究進展”在大會報告中分享了最新開發益生菌的新功效及相關創新產品。
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學會院士、愛爾蘭APC微生物組研究所首席研究員Colin Hill教授在線為與會者分享了“腸道感染、微生物組以及益生菌、后生元和噬菌體的作用”的報告。他表示,微生物組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通過調整膳食等方式,可以改變微生物組。微生物組為改善人類健康提供了新的干預靶點,也催生出更多個性化健康解決方案。
伴隨著益生菌市場的不斷擴大以及多元化類別產品的出現,為避免“益生菌”一詞濫用而誤導消費,從標準法規層面對“益生菌”進行系統規范和管理成為全球益生菌領域關注的焦點問題。國際益生菌益生元科學協會(ISAPP)執行科學官Mary Ellen Sanders博士在“塑造益生菌食品與補充劑的未來:ISAPP關于益生菌術語的范圍及適當使用的共識”的大會報告中強調,形成科學共識是行業發展的基礎,對監管機構、研究人員、相關生產企業及消費者具有重要意義。
上海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艾連中教授在會上就如何“構建乳酸菌CRISPR基因編輯平臺,闡釋功能作用機制”,分享了其研究團隊的最新成果。國際益生菌協會(IPA)科學委員會主席,IFF健康生物科技業務部技術院士、消化健康平臺技術總監Arthur Ouwehand博士在“益生菌:從生產品質到產品功效”報告中,也分享了國外菌種生產企業如何實現從被動應對到主動保障的質量控制。
養樂多本社中央研究所基礎研究部主任高田敏彥研究員在報告中介紹了內窺鏡逆行腸內插管技術,證實了干酪乳桿菌代田株等益生菌的腸內存活能力,對今后開展益生菌在腸道內的動態變化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關注老年人腸道健康 產業迎來新藍海
最新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在全國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達到18.7%,我國老齡化程度加劇。從目前來看,我國老年人群整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其中神經退行性綜合征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顯示,腸道菌群可影響部分腦功能和行為,為這類疾病提供了新的潛在治療靶點。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副理事長、內蒙古農業大學“乳品生物技術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和平教授在會上分享了其團隊有關“益生菌-腸道菌群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的最新進展。他指出,益生菌-腸道菌群與神經退行性疾病易感性和進展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相關研究表明,補充益生菌可能具有阻斷或逆轉阿爾茨海默癥進展的治療潛力,但需要更大規模的臨床實驗結合多組學技術去提供更有力的臨床證據。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消化分中心副主任吳詠冬主任醫師在會上結合臨床實踐就“益生菌與老年人腸道健康”作大會報告。吳詠冬認為,老年人群腸道微生態穩定性和多樣性呈下降態勢,腸道微生物與老年疾病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挖掘干預靶點和途徑,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長壽。
疏通行業發展中的“堵點”,構建科學新生態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邵薇教授在大會上表示,堅定地走價值提升道路,已成為食品工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通過產品創新融入益生菌以提升產品價值,成為越來越多食品企業的現實需求??萍汲晒膬r值在于運用,益生菌行業基于科學,聚焦人群特異性,正在積極推進益生菌產業化進程。隨著多元化產品不斷創新發展,在滿足兒童、老年等不同消費人群健康需求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使益生菌行業迸發出更強的發展動力。但在益生菌行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機遇和挑戰,科技界與產業界也正在通過不斷的深入對接、提升菌種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益生菌在食品中應用的標準法規體系,以疏通行業發展中的“堵點”,積極構建基于科學的益生菌健康發展新生態。
在大會行業領袖論壇環節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衛教授和中國食品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蔡永峰總經理與10位益生菌行業企業家同聚一堂,共同就如何“構建基于科學的益生菌健康發展新生態”深入對話,從多層次、多維度,探討益生菌行業中未來的健康發展之道。
在大會行業領袖論壇環節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衛教授和中國食品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蔡永峰總經理與10位益生菌行業企業家同聚一堂,共同就如何“構建基于科學的益生菌健康發展新生態”深入對話,從多層次、多維度,探討益生菌行業中未來的健康發展之道。
會議期間,多家行業代表紛紛展示了新品。這些添加了益生菌的堅果、糖果、酸奶、飲料等產品琳瑯滿目,也顯示出益生菌行業的蓬勃發展。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的新起點,益生菌行業在共筑人民美好健康生活的星空中熠熠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