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作為中華民族古老的吉祥物,蘊含著非遺文化的內涵。聊城市東昌府區朱老莊鎮中心幼兒園為讓幼兒深入領略非遺文化,精心打造葫蘆文化課程,將其與教學實際相結合開展多種教學活動,旨在提升幼兒藝術素養、回歸自然發現課程并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葫蘆文化課程于2023年10月啟動。初期,教師引導幼兒認識葫蘆種類、結構與形狀,幼兒通過為葫蘆命名,體會其形狀特點和寓意。
幼兒在欣賞眾多葫蘆彩繪作品后,用丙烯顏料進行創作,將普通素葫蘆變成精美的彩葫蘆,創作出格子畫、線描畫、人物畫等葫蘆作品。隨著課程深入,在藝術領域開發出琉璃葫蘆、金箔葫蘆、葫蘆娃娃等課程。同時,幼兒園以幼兒喜愛的“葫蘆兄弟“形象為切入點,借助其救爺爺的故事創設情境開展角色扮演,增強幼兒學習興趣。教師借故事傳遞友愛、助人為樂、勇敢等價值觀,引導幼兒樹立正確價值取向;還將“葫蘆兄弟”中的武術元素融入運動課程,讓幼兒學習武術動作,增強體能與團隊協作能力。
幼兒園還將葫蘆投放于各區域。植物角有葫蘆造型花盆,幼兒可用于種植植物,也能在室內種葫蘆;科學區用葫蘆做套娃,感知大小;娃娃家投放葫蘆用于買賣,鍛煉幼兒語言表達與對錢的認知;表演區投放葫蘆做成的樂器,探索葫蘆的音律之美;在泥水區,葫蘆可做水瓢、盛水觀察水流、做模具。
陳鶴琴先生說“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讓兒童在與自然、社會的直接接觸中,在親身觀察中獲取經驗和知識。2024年4月清明節后,幼兒園進行室外葫蘆種植,幼兒體驗從育種出芽、移栽、澆水、除草到摘取打皮的葫蘆生長全過程。不僅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也培養了孩子們從小愛生活、愛自然、愛種植的情感。
葫蘆文化課程不僅豐富了園所環境創設,提升了幼兒動手、實踐和審美能力,更使非遺文化融入到幼兒生活,讓幼兒感受非遺傳承藝術的深厚內涵,為成長積累文化底蘊。(李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