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早已走出了傳統思維的發展模式,大食物觀的落地,減輕了主糧的壓力,分散了主糧的風險,如果說,“糧食觀”是吃飽,那么,“大食物觀”則是吃好、吃得安全。于是,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的理念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在這一背景下,聚焦特色淡水魚體系營養與飼料研發的崗位科學家王桂芹,以推動特色淡水魚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為己任,向植物、動物及微生物要蛋白,拓展新型飼用蛋白來源,加快飼料蛋白替代,打造飼料產業集群,從而,保障水產養殖業的健康性和可持續性。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卡脖子問題,特色淡水魚養殖產業亦是如此,在面臨精準營養研究缺乏及由此導致的高效、環保、抗病配合飼料開發技術落后等問題,吉林農業大學王桂芹教授團隊、淮安禾豐飼料有限公司任義波總經理團隊和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李沐陽教授團隊,依托國家和省級項目,以烏鱧、加州鱸、泥鰍等特色淡水魚為研究對象,通過“基礎理論研究,核心技術突破,企業示范”,打造了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的典范。
1. 系統解析特色淡水魚代表種的營養代謝和健康的調控機制,構建其營養需求與原料利用數據庫。
從宏觀到微觀、從細胞到分子水平系統地解析了營養素及其代謝產物調控烏鱧、加州鱸、泥鰍等特色淡水魚代表種的生長、代謝、健康和品質的機制,構建并完善了其精準營養需求數據庫,闡釋了營養、代謝和健康的調控規律,為精準的飼料配制提供了理論支撐。
2. 開發多種非糧蛋白源,構建魚粉、豆粕精準替代的技術體系。
系統闡明限制非魚源飼料蛋白原料(如棉籽蛋白、乙醇梭菌蛋白、昆蟲蛋白、藻類蛋白等)替代魚粉和豆粕的關鍵因素與機制,并針對性地開發了蛋白源高效利用技術6項,魚粉豆粕替代方案6套,集成提出烏鱧、加州鱸、泥鰍等代表種類的新型蛋白源的低魚粉、低豆粕、低蛋白飼料使用技術3套,節約了魚粉和豆粕資源,降低了養殖成本。
3. 錨定分子靶點,研發多種調控生長和改善健康的飼料添加劑,構建了其綜合應用體系。
創建了“靶向精篩-機制闡釋-產品應用”的添加劑開發模式和綜合應用體系,提供改善飼料蛋白品質、動物免疫抗病和品質提升及環保的調控使用關鍵技術6套及功能產品6個,實現從機制研究到產業應用的集成示范。
4. 構建“需求牽引-理論突破-技術創新-成果應用”多位一體的融合體系,助力特色淡水魚飼料產業轉型升級。
集成不同階段、不同飼料原料及不同環境等精準營養、魚粉和豆粕高效替代及靶向營養全程干預等技術,構建魚類精準營養配方體系,開發出高效特色淡水魚配合飼料系列產品,構建了配合飼料精準應用模式,并進行產業化推廣,累計推廣飼料和功能添加劑超過140萬噸,總產值超過20億元。(文/邱玥)
專家簡介
王桂芹,吉林農業大學水產養殖學專業,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項,在Aquaculture、水產學報、水生生物學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為通威飼料、禾豐飼料等進行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的技術培訓,擔任國家基金委、科技部、省獎勵辦及各類學術刊物的評審專家。